2019年12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在中國農業大學隆重舉行。
來自政府機關、高校、企事業單位、媒體機構等部門的300余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農業企業家齊聚北京,以“從全面小康到全面振興”為主題,從科技創新、人才振興、糧食安全、農業保險等方面,共同研討我國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前景與挑戰。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和黨委常務副書記張東軍分別致辭。
孫其信指出,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新的歷史階段需要區分鄉村振興不同區域模式的特殊性。產業興旺不僅要將第一產業數量規模做大,更要通過產業化等形式將農業做強,使農村變美,農民變富。中國農業大學要努力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并號召中國農業大學遍布全國的校友們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和產業扶貧中去。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張東軍
張東軍指出,2020年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以“從全面小康到全面振興”為主題,對探討在新的一年如何更好實現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更好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具有重要意義。并回顧了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15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肯定了國農院在推動“三農”發展中的智庫作用。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司長趙陽,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等嘉賓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
韓俊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韓俊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報告中指出,2020年“三農”工作的重點在于:一是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二是要補上全面小康社會“三農”的短板,這些短板集中體現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通報中明確指出的八個方面。三是要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韓俊同時強調,鄉村振興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就需要進一步破解“三農”政策中的“人、地、錢”的難題。其中,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實現鄉村人才的振興,要做好“引”“育”“用”三個字的文章,進一步完善頂層的政策設計。
韓俊認為,如果這三大難題如果得以破解,鄉村振興就可以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取得新的成效。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辛賢主持。
在以“鄉村振興與企業家責任”為主題進行的報告環節,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農業控股總裁、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廣西揚翔集團總裁施亮,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副秘書長、MB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付文閣等嘉賓分別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農業控股總裁
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
原山東省濟寧市市長 梅永紅
華維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名禮應邀出席了以“科技支撐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圓桌論壇。
呂名禮認為,鄉村振興需要產業興旺,種植業是中國覆蓋面最廣的農業產業,但長期以來,中國種植業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大水漫灌、靠天吃飯”的傳統落后局面,科技的貢獻度非常小。而在被馬克吐溫稱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沙漠之國以色列,卻因為在灌溉施肥領域強大的科技支撐,成為了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成就了沙漠綠洲和世界最小的超級大國的奇跡。
呂名禮表示,要想實現農業(種植業)現代化,必須實現灌溉施肥的科技化。不同于任何其他階段性的機械作業,灌溉施肥是貫穿作物全生育周期的最最重要的工作。而灌溉施肥,更不是老百姓淺層認知層面的簡單,而是跟作物生育階段、土壤類型、光照和ET0等多種因子密切相關。只有真正“懂作物”、按需做好水肥管理,才能實現用最少的生產資料在更少地土地上生產出更多、更優質的農產品,從而實現“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進而讓農民“生活富?!?、再而實現治理有效和鄉風文明。
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始于2011年,每屆論壇均聚焦中國農業政策、經濟發展與企業管理的熱點問題,集各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農業企業領袖于一堂,被認為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農業領域公開學術論壇和年度管理論壇之一,是各方代表關于農業的一場思想盛宴。本屆論壇在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舉辦,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